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3月29日讯(记者 徐德明)“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河北区法院的法官,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民法典》,了解一下什么是校园欺凌?怎样预防校园欺凌?还有在网络中如何保护自己,做一个合格小网民?……”3月29日,恰逢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强化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天津市河北区中心小学邀请河北区法院普法志愿者们,开展以“法律守护成长”为主题的法治班会课。
天津市河北区中心小学开展“法律守护成长”法治班会课? 徐德明 摄
课上,两名普法志愿者分别围绕“法律界限和网络安全”主题,结合真实案例,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名誉权、高空抛物、网络安全、网络防沉迷、文明上网等方面,就相关的民事、刑事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重点针对学生安全保护“支招”,提出了一系列有效防范措施。随后,两名普法志愿者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懂得了安全和行为底线的重要性。
据悉,下一步,河北区法院将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不断加大法治教育宣传力度,传播中小学生安全自护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